谢谢邀请,嗯,我只说真实的故事和感受。
自小学六年级接触到硬笔字帖,自己练习,从笔画开始,主要是临写。无人指导,一个暑***的时间,由歪歪大大的的字,变得工整有力道,自己都能明显感受到自己那种巨大的变化和进步,很开心。
然后加上初中开始的人见人夸,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肯定,更是确定了我这么一个感受:原来在写字这块我有那么点天份。我是一个骨子里很孤独的人,小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深深的自卑。可那会儿因为这个发现,觉得自己有那么点不一样,这件事给了我蛮大的力量,让我平安地度过了整个喜欢胡思乱想、担忧未来的中学时期。
不过中学时期并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挖掘自己的这种当时所谓的天份,毕竟课业紧张。只是,用钢笔临摹过那么一本字帖,我记得是庞中华老师的字帖,那本字帖里有透明纸,我主要是摹写,没怎么动脑,断断续续,这本帖从初中写到高中,历经两三年才写完。
然后度过高考前的备战,然后到了暗淡无光的大学。
像放养的小羊一样,大学开始便去找可以安放我心的去处,因为我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便各种胡思乱想。
然后我遇见了书法社团,我走进了那里,我遇见了很多字各有特色的学长学姐们,他们的毛笔字写得真好!我知道了自己的渺小,了解到那所谓的天份也许不是真的。虽然自己的硬笔字还是各种被夸。
那时候,大一开始的第二个月,我开始了自己的软笔书法练习。在社团里每周末一次课,由学长学姐指导,平时在宿舍每晚自己练,这样我坚持写了一年,主要写得是颜真卿的楷书。
然后算是初步入了书法的门,主要是自己耐住了性子的坚持吧,因为同来练字的100来个小伙伴,一年后还坚持每天写、周末去社团报到的只有不到10人了。
学长见我这么坚持,是真心喜欢,进步也大,便推荐我进了学校的书法研究中心。那时候,几个学长学姐已经在省级拿书法比赛各种奖项了。
小时候,我喜欢画宫女的发簪头饰。我妈看到了我这方面有些天赋,决定送我去少年宫学画画。
少年宫老师说我年龄过了最佳时期,不适合学画画,而事实上那会我才11岁。 于是,辗转送我去了一个民间书法学校学毛笔字。
那会的我谈不上喜欢但也没有排斥,觉得写字应该跟画画也差不多。一入门便是软笔书法三年: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
慢慢的,我发现写字跟画画的确有相似之处,都是要找准线条之间的相互位置。经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我的毛笔字也越写越好,我也越来越喜欢写。后来还考上了我们市重点中学的软笔书法特长班,也拿到了一些奖项。
小时候练毛笔字的经历让我明白:有些事物你没有发现其中的美,是因为没有对它进行深入了解。所以,在我们没有了解一件事情之前,不要先入为主的排斥。
这,是我学书法的第一个收获。
后来,功课越来越紧张,书法这件小事也就慢慢放下了。有了原来的功底,我平时的硬笔字也有许多人称赞,不过我还真没有系统练过硬笔书法。
大学毕业,进入***医生行业,结婚生子……也没有太多写字的机会。毕竟这个时代太浮躁,互联网技术不停的迭代。各种原因,我放弃了***医生这个职业,开了一家咖啡馆。
谢谢邀答:接到这个题目邀请,说心里话,感受颇多,竟然不知道从何谈起。相信每个书者心里都有不同的感受吧。
收获一:提高了文学修养,积淀了古文字功底
我们知道有了古文字就有了书法。像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大小篆等。研究书法不仅要研究它的书写技巧,更重要的是还要了解书写内容以及书写的时代背景。这就倒逼着我们去“追根溯源″去研究古文学以及古文字。历史上文学修养成就了书法***的不胜枚举,像:王羲之,王献之、苏轼、郑板桥、唐伯虎、***等等。作为学书的人不深刻研究古代文学及古文字,书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无本之木。
收获二:书法可以修身养性
感觉吧,书法练习这几年收获了平静与耐心。书法可以修心养性。古人云:“书者,心之迹也”,古人认为书法能“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西汉文学家杨雄说:“言者,心声也。书者,心画也",清代刘熙载也说过:“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可见,古人对书画怡情早有深刻体会。我想学习书法的人内心是平静的,无欲无求的。
收获三: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收获了无穷的内心体验
书法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它的艺术之美自然地流淌在点画之间。书法的点画是书法艺术美的外在表现。洞察秋毫,方不会失之毫厘。这就需要书法者敏锐的观察力。点画变化着在白色宣纸上自然飞动,那种阴阳之合,超然脱俗的意境,只有书者才有那般心境的体会。
收获四:书法有益健康
书法有益健康,我想很多人应该都知道的。试想如果让一个性格暴躁的人能够静下心来静静地去练习一段书法,他的性格会有什么改变?也有学者对学习什么书体对应的可以治疗什么病症做过研究。比如性格急躁的人让他写一下楷书。性格木讷、内向的人让他写一下狂草,我想这对于调节人的心理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书画的人平均年龄比较长,也就说明了这一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