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联网是指什么?是在游戏里组队吗?进入战斗后右键点击你要组队的玩家列表名字,选择组队,对方同意组队成功。在***里互加好友的也可以组队。但是火炮只能两人组队,其它最多三人组,且坦克级别一样!坦克世界,空战世界都是网络游戏,还怎联网?难到你要玩单机?
众所周知,许多国家的战略武器是不会轻易示人的,我们今天来盘点一下在战争中才被揭露的“国家机密”。
伊拉克战败—震撼世界的美国高精尖技术,2003年的伊拉克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当时拥有100多万军人,4000多辆坦克,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联合打击下,仅仅坚持了43天就投降了,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所展现的高科技震撼了世界(别忘了当时的中国军事实力还排在伊拉克之后),当时美军动用了“爱国者”导弹、精确制导***、巡航导弹、F—117***战斗机、“捕食者”无人机等,这在当时而言,简直就是一部战场版的“科幻片”,给了世界各国的军事发展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喀秋莎”火箭炮—让德军闻风丧胆的战争机利器,“喀秋莎”火箭炮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研制的一种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能够在短时间内向敌方阵营倾泻大量的***,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同时“喀秋莎”拥有精确度低,装弹时间长的缺点,但是“瑕不掩瑜”,“喀秋莎”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零式战机”—日本空军的杀手锏,“零式战机”由日本三菱重工公司设计,1937年开始研制,并于1940年开始服役。“零式战机”是日本研制的一款单座单发舰载战斗机,其特点是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在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发挥了重大作用。
德国纳粹的“骄傲”—德国虎式坦克,“虎式”坦克于1937年开始研制,并于1942年服役。“虎式”坦克是德国研究的一款重型坦克,自身重量打到了56吨,功率达700马力,但是越野性较差,故障率较高,在“苏德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按题主描述的高科技可以是当时新科技的武器的话是有很多的。二战时期美军使用的“无线电近炸引信”、英军使用的“大满贯”大当量航弹(***之母)、苏联“反坦克航弹”(集束***),德军使用的“V-1/2导弹,喷气式战斗机”。“***”等
一战时期的“坦克”也可以是。这些战争武器有些是战争前就有,有的是在战争期间开发出来的,或是被迫,或是技术突破。不过大多是战争期间发展并使用的。而在钢铁火器大碰撞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所以在此我例举的都是一战以后的武器。
高科技武器不仅要有新技术的特点,还要足够有威慑力和杀伤力。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使用近炸引信是日军最初所没有察觉的,而且美军对此也是高度保密,1943年使用127mm火炮发射此类弹种并成功击落一架日军轰炸机。虽然防空炮对空平均要打出非常多的弹丸才能击落一架飞机,但是近炸引信可以使命中率提高四倍。
大满贯航弹当量以吨计,而且大型轰炸机只能携带一枚,对于德军的防空塔和大型桥梁毁伤力惊人。即便德国人的防空塔顶部混凝土有超过4m但是仍然被击穿。
苏联的反坦克***只需使用装药1.5kg带有减速伞的***碰炸到坦克顶部便可以一发报销坦克,德军之前坦克损失可以说大部为机械故障,那么此时的损失则是实打实被击毁的。
伊尔2可以投掷反坦克***
V-1/2导弹最初飞跃英吉利海峡达到英国本土时,这种带有发动机的***给英国极大恐慌,虽说V-1可以被拦截,但是改进后的V-2拥有更高的速度,落地后即便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但是巨大的当量往往伤害惊人。
喷气式战斗机最为典型的就是Me262战斗机,由于使用喷气式发动机速度比盟军战斗机更有优势,最终战损比约击落509架自损100架的优势。
***不必说城市终结者,美军投放之前日军并不认为美军有这种夸张的武器。直到***巨大的破坏力,最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1941年7月14日,苏联重镇奥尔沙火车站一片繁忙,德军正在利用这个刚刚占领的火车站将缴获的物资向前线补给,下午2:30分,正在忙碌的德军突然听到凄厉轰鸣声向他们袭来,这与普通火炮的声音完全不同。
还没有反应过来,一阵猛烈密集的炮火把火车站的德军和物资列车全部送上了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到10秒钟,一切又陷于死寂。
由于苏联将这种武器列为高度机密,德军想尽各种办法也没有一点头绪,直到莫斯科战役期间,才缴获一种焊接在卡车上的火箭发射装置,德国人这才恍然大悟。
喀秋莎技术来源于苏联1922年就开展的火箭燃料和发动机的研究,本来用于飞机火箭弹技术,被苏联专家突发奇想的用在炮兵上,1938年,火箭炮车载试验开始,试验车上下两排交错排列,每排12条,就像两排篱笆,经过不间断的试验,火箭弹的飞行让人非常满意,对于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和集群坦克,效果尤其明显。
好事多磨,正当火箭炮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的时候,苏联炮兵局局长库里克元帅突然发难,他反对的理由让人无语,他担心这种火箭炮过于厉害,会将其他的火炮淘汰掉,这哥们千方百计阻挠火箭炮的研制和生产,直到1941年4月,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出面干预才最终确定投产。
苏德战争爆发后,首批7辆火箭炮运到了西方面军独立炮兵连,连长是36岁的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弗廖罗夫大尉,经过1个多星期的紧急训练,就掌握了操作方法。
由于高度机密,这个连队被编入迫击炮序列,全连都不知道这种火炮的正式名称(真正的名字叫BM13火箭炮),看到炮架上有一个K字(共产国际工厂的第一个字母),战士们就给他起了一个姑娘的名字喀秋莎。
对奥尔沙火车站的突然袭击就是这个连队第一次出手,一战成名,作战效果让双方都感到非常震惊。对于德国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虽然德国高层不惜一切代价四处在寻找这种火炮,但是弗廖罗夫炮兵连躲过德军的空中侦查和炮兵观测队,经常给德军实施突然猛烈的袭击,让德军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