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又名芜湖市第十一中学,学校前身为广益学堂,后易名圣雅阁中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1899年由美藉瑞典人卢义德创办。1903年由美藉英国人李爱伦任校长,1923年由美国人蓝斐然任校长。在课程设置上增设圣经课、神学课,重视英语课,学生高中毕业后,大多数被送进湖北省华文书院(后改名为华中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福建协和大学深造,有的留学美国,有的被安置到海关、邮政等部门工作。从1927年起由中国人担任校长,学校几经迁移,数度易名,先后为广益中学,广益茂林分校,培德女中,安徽大学附中,安徽师范学院附中,1959年定名为芜湖市第十一中学。“***”期间改名延安中学,1***2年复名芜湖市第十一中学。1999年在***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光辉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经学校申报,并经省市教育部门审批,于2002年6月增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牌。 自从创建外国语学校以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效益显著,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办学成绩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实验室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全国外国语特色教育研究理事学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 “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花园式学校”“芜湖市文明单位标兵”;此外,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团委被评为“省红旗团委”、“芜湖市A级团组织”,学校多次被市教育局评为“市级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并荣耀地跻身于芜湖市“群众满意的学校”行列。
张伯苓(1876.4.5-1951.2.23),原名寿春,字伯苓,后以其字行世,天津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获得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曾受教于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桑代克等人。[1]1948年六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
张伯苓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张伯苓不是清华大学校长。
不是。张伯苓原名寿春,字伯苓,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他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出国留学深造,回国后他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变成实际行动,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小学,创办了南开学校体系,周恩来总理曾评价他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张伯苓是南开学校的创始人,他不是清华的校长。
盛宣怀家族是近代上海的第一豪门。盛宣怀后人大多数都在国外,尤其以日本为多。盛毓邮是盛氏家族的长房长孙,也是盛家后代难得的实业家,他本人在大家族里并没有因为年少多金,而沉醉于纸醉金迷的公子生活,相反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又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回国后经营进出口贸易,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盛毓邮也从百万富翁变成了“无产者”,这个原本由保姆带大的公子爷,中年时期自己到香港、新加坡做生意,当中学教师赚钱养家,随后来到东京,为已在此立足的亲弟弟盛毓度打理洋人客户,后来自己亲自创业。同多位盛氏后人有过交往的宋路霞,评论起盛家后人,认为后来在日本创业的两位“毓”字辈成就最佳。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日本养病和逃难的盛宣怀,结交了日本社会众多商界和政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