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秦朝就有徐福带领500童男童女,坐船跨海到日本,但在唐代以前限于经济发展和造船业技术问题,大规模海运还是个问题。到了唐代经济繁荣,造船业发展起来了,成为世界的中心,不过唐朝把南边那一带称为百越蛮夷之地,没人愿意去那里,除非是把人流放到那里,作为惩罚。何况海外的那些人烟稀少,虫兽丛生的岛屿,更无人愿去。到了宋朝,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整个国家都是处于被外族侵略欺辱的时代,自保都难以为继,哪里有功夫考虑往海外发展的时候?而到了明清两朝,都是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但那是有***任务在身,目的并不是去海外发展的。清朝更是满族游牧民族统治中国,根本不懂得发展海外领土的重要性,更何况是被外国的欺凌。所以让鼠目寸光的他们去发展海外,就是天方夜谭。无论是汉族还是满族,不是农耕民族就是游牧民族,他们对海外的发展,都是趋保守的态度,对土地重视有余,对大海认识不足,注定他们对海外发展不甚感兴趣。元朝虽然两次跨海征讨日本,但因遇到台风而失败,所以古代中国对海外发展基本是停滞不前的。
主要是因为鞭长莫及和气候恶劣。
在古代交通不发达,汉唐这样庞大的帝国,幅员辽阔得很,从帝国的南方到长安,一走就几十天。看看杨贵妃要吃个荔枝就知道了。从岭南到长安,马不停蹄奔跑十来天才到达。那么更远的东南亚就更可怕了。
而且,熟悉地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云贵高原一带,山路崎岖,普通人要想越过这些山和河网都极为困难,更别说大规模用兵了。因此,中原王朝最牛逼时,也只能统治越南北部沿海一带。
再来就是气候问题。东南亚是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闷热多雨,到处丛林胀气、病疫高发。中原人根本适应不了。很多次中原王朝对那里用兵,都是败给了天气,往往作战死不了多少人,反而是疾病带走了大量将士的生命。即使是彪悍的蒙元,全胜时的明朝,也都无法越不过这个雷区,最后都是铩羽而归。
至于粮食基地,呵呵。那时东南亚就是落后的蛮荒之地,不经过大量的开发,根本无法对朝廷带来利益。而且,即便有粮食,交通不便,路途遥远,也是没啥意义的。
谢谢邀请。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其实并没有多少适合农耕的肥沃土地。黄河流域的时常泛滥和蝗灾,一直让这块平原粮食产量不足,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华民族最大的问题。
自西周以来到,中国的统一都是由北方发起,由北到南逐一实现统一(明代例外)。而宋代以前,几乎所有的统一都是由西北关中地区开始的:西周、秦、汉、北周。虽然西晋貌似是夺取曹魏***而得天下,那也是因为司马懿很好的经营了关中地区才有夺权的底气。
&西汉时期疆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关中地区的土地是整个北方最肥沃最适合大量种植小麦的地区,再加上河套地区,远远胜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粮食产量,于是南宋以前的朝廷无不是欲取天下必取关中。这就使得西安作为都城重要性尤为突出,但作为中原的中心,东都洛阳也是不可少的。
&南北朝后期态势图
这就能说明中国人为什么不夺取东南亚作为粮食基地的的问题了,一则各朝的政治经济中心都靠北,很难对遥远的广西西南形成有效的管理;二则是东南亚的粮食种植还处于原始阶段,产量并不大,引不起各朝的兴趣。
直到宋代,越南占城稻引入江南种植,用比较先进的种植方式让水稻产量一下子超过了关中地区的小麦产量,让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有了牢固的物质基础。随着江南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商业活动也愈加繁荣,这就为日后朱元璋由南向北统一中国有了经济基础。北方经济地位下降,西安洛阳就再也没有成为都城的机会。
&经济中心南迁后的南宋,能抗衡金朝,并数次发动反击。
当然,在中国人的思维里,交趾(多次实际归属中国)、云南以南已经不是王土,只有不能王化的野蛮人,历代朝廷是不屑于去耗费国力去征服那一片蛮荒之地的。
南下从秦时就开始了,秦南下攻百越,汉攻越,滇。
南方山地多,地形复杂,运输困难,瘴气厉害,毒虫多等等,重要的是当地人战斗力非常彪悍。
东吴时候还拿山越练手。
然后江南一直开发,明清改土归流,也是反叛斗争不断。
最直接的可以看明朝攻越南,明朝收回越南又怎样?
但也不得不说,一方面军事重点与核心威胁在北方,不在南方。
另一方面,统治在那个时代是有极限的。很多是藩属国,已经属于中国疆域。没有必要发兵攻打。
最后是物产丰富,发展到自大闭关锁国,思想政策特别保守。也是重要原因。
但反过来看,蒙古,英国,法兰西,日本,盛极一时的扩张,最后又不是回到原点?
看看现在的俄罗斯,也是北方人口稀少地盘占的多,美国要不是杀了大量原住民,一直猥琐发育到二战成为超级大国,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口和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