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恩来:明治大学。19岁的周恩来留学日本。在此地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日语,接受辅导,准备进入大学。当时,松本龟次郎校长反对日本***的对华政策,受其影响,周恩来于1919年回国进入天津南开大学学习,投身于五四运动。
2、鲁迅:仙台医科大学。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最主要的作家之一,是中国现代***、白话***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3、蒋介石:日本陆军振武学院。1906——1911,先入东京清华学校,后转入振武学堂。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实习,为士官候补生。
4、李大钊:早稻田大学。1913——1916,早稻田大学政治科。
5、陈独秀:东京成城陆军科。1901——1903,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
6、汪精卫:日本法政大学。1904——1907,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
7、郭沫若:九洲大学。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
8、王国维:东京物理学院。1901——1902,东京物理学校。
9、疗仲恺:早稻田大学。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年份不详
甲午战后,中国人去日本学习增多。
一是受日本***,学习其制度,探究其发展之源。
二是路途近,方便,花费也相对少。
三是日本已成为反清的基地,吸引很多青年赴日。近代孙中山带领的那批很多名人大部分都到过日本。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他留学日本后看到日俄在我国的东北对着打仗,身为主人的中国人麻木不仁成了无谓的牺牲品。从此意识到靠医学只能拯救个体,靠文学唤醒百姓的国家意识才能拯救灵魂拯救中华民族。
这个问题好像不属于教育问题呀,应该是一个历史类问题。不过刚好知道一些,就回答下。
鲁迅作为中国近代文学的泰斗,当然有很多人专门研究鲁迅。还成立了专门的鲁学研究会,可以说鲁迅的作品不仅在生前养活了自己,启蒙了大众,引领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更重要的在以后的若干年,还养活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的学者。
现在的鲁学研究基本上对于鲁迅的方方面面都有研究,从周家的经济状况到鲁迅作品的人物分析都有专门的著作。其中,有一本名为《鲁迅时代何以为生》就有一章节专门讲解了鲁迅在日本的生活状况。
也就是说鲁迅在日本留学的大部分开支是依靠官方的资助,当时***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经验会派遣一部分留学生出国留学,但是费用其实十分的有限,基本上仅仅能维持基本的开支,甚至有的时候是吃不饱的。
另外,一个主要的来源就是在翻译一些著作和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当时,鲁迅还没开始进行***写作,鲁迅开始写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是若干年以后的事情了,当时他还没有太多的名气,稿费自然还是比较低的。
后来,鲁迅选择回国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家庭经济上的压力。鲁迅作为家中的长子,不仅要考虑到母亲的生活,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弟弟周作人,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生活比较拮据的。
有很多人认为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费有一部分是来自家庭的赞助,这个可能是无稽之谈。因为根据周作人的日记和鲁迅的自传显示,在他们留学日本期间,随着他们的祖父入狱周家已经没有之前的阔气了,仅仅是能维持基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