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各大高校的真正实力,有些人宁愿为了名气报211的B级学科,也不愿意去双非得A级学科,最后毕业只能懵圈。
虽然985、211的评定离我们都已经比较“久远”,但985依然代表着国内一流学府,依然是50强高校刷屏主力。
可是211就不一样了,很多211高校如今已掉队,超过60所211高校排名在100名开外,超过30所排名在150名开外,有3所在200名开外,有1所在300名开外……
究其原因其实也简单,因为211学府当中本身就有很多“指标”学校,当时要求各省区至少要有一所211。因此有些211完全是矬子里边拔将军,徒有虚名。
其实近十几年来很多双非院校都在进行重组,并入多校,整合专业,优化学科,涌现出一批实力比很多211更强的高校,但是这些院校没有985和211的头衔,因此光环就显得弱一些。
至于双一流,其实还是985和优质211所组成。今年还会迎来几个新成员,其中可能要纳入几所双非院校。
但不管怎么说,双一流比起985、211这些由来已久,更加深入人心。很多大学毕业已久的给自己弟弟妹妹说起来还是他们当年的985、211,他们才是报志愿的参考。而那个年代没有双一流,所以他们不会过多谈论双一流。双一流想取代985、211的定位,至少还需要七八年时间。
双一流概念出现之后,很多人预测:在未来几年,985和211这两个概念会逐渐被人们忘记,双一流将成为评价高校的一个重要标准。
然而三年过去了,大家眼中还是只有985和211,双一流这个概念,影响还是比较小的,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985大学都是双一流高校!
双一流,简单的说就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其中一流大学有42所(A类36所,B类6所),一流学科有95所高校。前面的这42所大学认可度更高,而985大学都在这46所之内,所以大家还是习惯用985大学。
第二,要改变思想观念,需要一段时间!
如如同很多地方都合并了本科批次招生,没有所谓的一本、二本和三本之分,但是在民间依然还有这样的称呼,而985大学已经叫了几十年了,短期内被以双一流所取代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双一流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
即便在42所一流大学建设名单里,也包含了3所211大学,分别是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这有明显的照顾成分,除去这些,基本上就还是原来的985大学,而一流建设学科,就更加复杂了,相比211和985大学,含金量似乎没那么高。
正是这些原因,未来985大学和211大学的名称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双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就很容易弄混淆,比如,一流学科的大学也称自己是双一流大学,人家说错了吗?没错。这就极易误导人了。所以,还不如985、211,毫不含糊。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已经表明985、211的称谓成为历史。而大部分985院校都成为双一流院校,211院校成为有双一流学科院校。按理说应该是皆大欢喜。可现实是985、211一直在沿用!
我看了已经回答的文章,已经很完善,我只补充几点个人观点:
(1)很多211进入双一流可能只有一个学科,如果学校按此推广会如何?就像一个女子,以前大家都说整个人漂亮,现在说只有眼睛漂亮,你说她干不干?一个面变成了一个点让很多学校很难受。按学科分,一些211学校非优势的专业评分甚至评为B-,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没了。
(2)211和985作为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就业门槛已是不争事实,这个大家都知道。关键是双一流实施以来,一些知名大学、企业仍然没有按新的方式对招聘工作提出新要求、新指标,依然是要求211、985出身。大单位、大企业的主导风向标让985、211依然成为人们眼野中的主流。
(3)新旧称谓之下,实则是利益之争,是***的再分配。但多年的985、211,更多的老学子已经成长为社会支柱,成为领导或各业各业的骨干。有一种根深地固的怀旧情怀深在其中,他们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也希望新人的路也要这样。这种情怀的存在会影响一代人,直到这些人被时代的浪潮迭代,也许这时候,985、211才会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但谁又知道,新的什么玩样又冒出来?事世难料!
因为双一流大学其实就是之前985、211的升级版,而且前者比后者更有含金量。能评上985、211的高校一定是双一流高校,但双一流高校并非都是985、211。预计未来10年内985、211依旧很管用[抠鼻]
985大学是1998年5月,时任国家******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共9所,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就是所谓的c9联盟。
后扩大到39所,具体名单如下:
211大学是在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的,指的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共分四批入选建设。后来有的被合并,有的两地分开办学。现在总名单有116所。
双一流大学是在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区分985,211,双一流,这些大学很容易啊,网上搜索一下啊,这些概念都是明确的,学校也是固定的,没有丝毫不确定的。例如:985大学是39所,211大学是110多所,双一流要先分双一流大学(42所)和双一流学科大学,然后双一流大学又分A类(36所),B类(6所,包含3所原985大学)。
所以你看这些明确的概念,要问如何区分,最简单你就上网用随便一个搜索引擎网站搜索一下呗。
问题就难在如何区分 重点大学,一,二,三本?
1:首先说,历史上国家有过几次重点大学的认定,比如曾经1***8年国家确认过88所重点大学。但是现在中国大学里就没有重点大学这个说法了,国家和教育部也没有这个认定。当然楼主一定说那985不是重点大学吗?211不是重点大学吗?双一流不是重点大学吗?就算官方没有认定,那老百姓和民间之间确认的也是有这个概念流行的。这个我就不发表意见了。但是如何按照民间说法来界定重点大学的概念呢?内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你们能回答吗?所以我看算了吧,搞不清楚概念,官方也没给出,那就认为没有这个概念得了!
2:其次说,一,二,三本,这些的确是存在的概念,当然一,二本是由于原来为了方便招生录取流程的方便产生的概念,三本是独立院校和一些民办高校。现在随着新高考的到来,很多省份已经在本科批次招生合并了原来的一,二,三本招生批次了,也就是只有本科批,专科批了。这样原来的一本,二本,三本就混在招生***中了,大家就无法分清哪些是原来的一本,哪些是原来的二本,三本了。
你上他们学校***也不会查询出来哪些是一本,二本,因为这个就不是一个大学的真实属性,而是一个招生录取时的概念。另外这两年的关于三本院校的专设工作,有些原来三本又改名专设成民办或公立大学了,不研究他们的历史由来,你就很难知道他们原来是三本了。
所以现在要研究一个大学,一定要研究这所大学的多个维度的信息:学校的历史沿革,一,二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一级,二级学科硕士点数量,学科评估的结果,院士数量,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国家实验室数量,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各省高考录取分数,双一流评审结果等等情况,当然稍微参考一下民间大学三大排行榜(软科,武书连,校友会)。基于以上信息,综合考评一所大学的实际情况,别简单化思维的去想什么:一本,二本,三本了,因为,未来区分这些概念会越来越难,或者概念慢慢变得淡化难易区分了,还是上面几个维度的信息是可以量化课参考的!
国家教育部在某一个阶段命名的一些学校,给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原来叫985、 211,现在叫双一流。重点大学是招生时候用的,原来就是第1一批录取的。现在改革了,没有重点大学之说了。123批是招生的时间段不一样,先是好的学校,然后是一般院校,然后是更一般的学校。
许多省市现在只有一批二批。
很简单,你只要把985,211以及双一流的名单过一遍就知道了。
是指教育部为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著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教育***,此名来自于1998年5月***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此想法,至今包含39所顶尖大学。
后期教育部表示“985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将不会再新增高校,引入动态竞争机制,在一流的行业特色型大学中遴选实施“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以重点打造世界一流学科群。这个985优势平但是所选出来的学科还是高精尖的,但是了解的人并不多,因此没有985那么成功。
985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高校都有考研自主划线的权利,五所不是自主划线的985高校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都是二期高校。
“211工程”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多为中央部属院校,兼顾到各省至少一所省属院校(部分边远省份暂缺),同时兼顾到各行业至少一所。截止到2011年3月,全国共有112所“211工程院校”,其中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两个校区,招生录取也是分开进行的,因此实际高校为116所。
之前提到的985高校都是属于211工程的,不过我们一般更倾向说是985高校。单说211高校,大家一般只认为它是不属于985工程的211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