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语言培训机构创始人,清清语言培训机构创始人简介

tamoadmin 留学院校 2024-10-26 3 0

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

艺屿EYESVOT |刘半农

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

聊到刘半农,先说点题外话,之前在悟空问答,看到一副对联:莫言路遥遇秋雨,艺谋未都留半农,还算记忆深刻。刚才又看得上联:田汉从文称半农,久久难对下联。

清清语言培训机构创始人,清清语言培训机构创始人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华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对联,在旧体诗和新体诗的过度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刘半农,非“半农”而是文学***!

刘半农是第一代白话新诗的开路人,他长时间致力于白话新诗多种形式的摸索,他在著名的《我之文学改良观》中说:   

由此可见他提倡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增加诗体、求“真”务“实”等。

清清语言培训机构创始人,清清语言培训机构创始人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其中他对诗体最会花样翻新。

《卖萝卜人》无韵且不分节,字数也不一致,“于有韵诗外增无韵诗”。

他还向民间文艺学习,与人共同出版了民歌总集《瓦釜集》,还模仿山歌民歌创作了《扬鞭集》中的数十首诗歌。

清清语言培训机构创始人,清清语言培训机构创始人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感谢邀答!

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我总的评价是:刘半农先生对新文化运动及新诗的贡献,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其影响也是深远而巨大的。

但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对笔者来讲,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写出一篇让“今日头条”及广大读者满意的优质评论,其难度却是很大的。

主要原因:

一是对刘半农先生的作品虽零零碎碎拜读过一些,但不系统。光凭想象,写作的灵感就激发不出来,想说也说不出深度。

二是没有认真研究过刘半农先生的全部作品,特别对他的新文化革命、诗词创新等等改革主张及轮廓印象不太深刻,想论述也论述不透彻。

从作品看刘半农:新诗初期做出的贡献最大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新诗革命,是五四新文***动最早发动、最为重要的革命,旨在彻底反叛和颠覆旧体诗,求得诗歌形式上的彻底解放,直接催生了白话新诗的诞生。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新诗革命和新诗初创期,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闯将和斗士,从创作和理论两个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间代表性作品:

1、新诗《相隔一层纸》——写于1917年10月,艾青甚至曾认为这首诗是中国白话新诗的起始之作,虽然有些偏颇,但无疑它是我国最早一批具有拓荒之里程碑意义的新诗之一。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发表胡适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月夜》等,被看作是现代第一批白话新诗,是“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2、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新诗初期的经典成功代表作之一。写作发表于20年代前中期(具体时间目前说法不一)。原名《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五四以前,汉字中的“他”本无男女之分,刘半农在诗中首创了“她”专指女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后赵元任将此诗谱曲,广为流传。这首诗以白话为载体,成功地融合中西诗歌长处,形象生动鲜明,语言通俗简洁,节奏流畅,格式整齐匀称,兼用复沓和叠句,更显余音萦绕、意味无穷。而其另一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刘半农首倡的新诗创作向民间歌谣学习的典范。1918年,刘半农发起和主持了北大歌谣运动,大力倡导新诗创作向民间歌谣学习,他首倡民间歌谣征集与研究,不仅大大推动了新诗发展,所发起和主持的北大歌谣运动也成为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开端之标志。

3、新诗理论《我之文学改良观》——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主张只有推翻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死格式,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白话文与文言文互补;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增多诗体和以今语作曲;文章分段和***用新式标点符号等。

4、新诗理论《诗与***精神上之革新》——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介绍英美国文学思想,强调文学的真实性,批判背离现实的虚伪文学。


1925年,时年34岁留学法国的刘半农,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外国国家级最高学衔的中国人。同年秋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从而在语言语音领域继续为新诗发展做出了贡献。1934年6月,为完成《四声新谱》、《方音字典》和《中国方言地图》的编写,冒酷暑深入绥远、内蒙等地考察方言方音,不幸染上“回归热”,7月14日在北平逝世,年仅43岁。

谢友邀请!刘半农先生生于1891年,1934年因病去世,享年43岁。他是江苏江阴人,他的一生充满了***色彩,他中学都没有毕业就被慧眼识珠的陈独秀大力向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推荐为国文教授。由于他国学功底深厚、长于写作、阅读广泛、上课认真负责,他在北大站稳了脚跟。后来、他到法国攻读国家文学博士学位,这种博士含金量极高、入学考试难度极大、论文要求十分严格。他是我国第一个拿到此类型的文科博士学位。他的成名诗是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后来由国学***赵元任先生谱成歌曲,流行开来达十多年,传遍整个中华大地,这首歌曲拿到今天也毫不逊色,鹤立鸡群、出类拨萃!他著有《扬鞭集》、《瓦釜集》、《半农杂文》。他是《新青年》杂志的四大台柱子,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他最拿手的、最出色的是他的打油诗:不入红流不绿流,乌灰一老未为羞。读书自恨半瓶醋,击壤还成四两油。每怪九冬犹烂脚,敢夸三月懒修头。临风片纸聊相报,松懈犹如杨小楼。当时社会上有的达官贵人、富家子弟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带兵打仗、升官发财。于是乎他写了一首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有一次周作人、胡适、刘半农几个文人在一起聚会,周作人从内衣里摸出一张纸来,是他虚岁五十写的诗: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老年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刘半农依韵和了一首:咬清声韵替分家,爆出为袈擦出裟。算罢音程昏若豕,画成浪线曲如蛇。常还不尽文章债,欲避无从事物麻。最是安闲临睡顷,一只烟卷一杯茶。东北大学的校歌歌词作者就是刘半农,当然许多读过现代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她,这个女性的第三人称就是他创造的。最为惊世骇俗的是他作为一个堂堂大学教授为当时的名妓赛金花作传,还翻译成了日文,连胡适都感到惊讶!他去世后,是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给他撰写的碑文。他的好友赵元任先生给他撰写了一幅挽联:十载奏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周作人评价他是新诗写得最好、最通俗的一个,郭沫若也写白话诗,但郭的诗***有余、口号很多,诗的韵味不足。